正当世界各国努力减少碳排放时,新的研究表明,全球合作实际上可以扭转人类活动的一些有害影响。《自然气候变化》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记录了大气中氢氯氟烃 (HCFC) 含量首次显着下降,氢氯氟烃是一种已知会破坏地球臭氧层的有害气体。
布里斯托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,2021 年至 2023 年间,HCFC 排放量将下降 1%。虽然降幅似乎很小,但这是有史以来首次检测到该化合物的含量下降。更妙的是,研究结果表明,HCFC 的使用量在 2021 年达到峰值,比预期提前了近五年。
HCFC 简史
HCFC 是人造化合物,含有氢、氯、氟和碳,常用于制冷剂、气雾剂和包装泡沫。它们被用来替代氯氟烃 (CFC),后者通常被称为氟利昂。
人们普遍认为 CFC 是无害的——它们无毒、不易燃,不会与其他常见化学物质发生任何不稳定反应。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,科学家 Mario Molina 和 F. Sherwood Rowland 成功将臭氧层的消耗与这些化合物的使用联系起来。
这一发现为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奠定了基础。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是 198 个国家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,旨在逐步停止使用破坏臭氧层的物质。臭氧层是地球抵御太阳紫外线的屏障。该协议提出了一系列目标,旨在减少并最终消除消耗臭氧层的物质。
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的第一阶段是淘汰氟利昂,并取得了巨大成功。联合国 2022 年的一份报告发现,近 99% 的氟利昂已被淘汰。该报告估计,到 2100 年,淘汰氟利昂(氟利昂也是一种温室气体,会将热量滞留在地球大气中)可以避免地球温度上升 0.5 到 1 华氏度。
对抗臭氧层损耗的成果令人鼓舞
该条约的成功现在似乎延伸到了氢氯氟烃。氟利昂替代品作为一种减害策略而流行起来,因为它具有与氟利昂类似的功能,同时对臭氧层的破坏较小。但是,与之前的氟利昂一样,氢氯氟烃是一种温室气体,会导致全球变暖。《蒙特利尔条约》规定发达国家到 2020 年禁止使用这种化合物,最新研究表明,这些限制正在发挥作用。
“研究结果非常令人鼓舞。它们强调了建立和遵守国际协议的重要性,”布里斯托尔大学化学学院玛丽居里研究员、论文主要作者 Luke Western 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。“如果没有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,这一成功就不可能实现,因此,这是对抗击平流层臭氧耗竭的多边承诺的有力支持,同时对应对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也有额外的好处。”
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大气中有害化学物质含量的减少,还体现在臭氧层空洞缓慢但稳定的减少。据联合国称,预计到 2040 年,全球大部分地区的臭氧层将恢复到 1980 年的水平。这将标志着平流层的保护部分恢复健康,达到首次发现臭氧层空洞之前的水平。
各国仍在争论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方式,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为全球合作提供了概念证明。为实现共同目标而齐心协力可以带来改变。
下载欧盟 CSRD 独家指南
本文是否有帮助?
是的不





















